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辩证思维是科学的思想利器,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我国新旧动能转换进入关键时期,需要以辩证思维统筹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发展“换挡不失速”。
以发展眼光审视“新动能”与“旧动能”动态转变。所谓新动能既包括新产业带来的新兴经济活动,也包括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形成的新经济活动。经济发展新动能和旧动能,并不是先进动能和落后动能的关系,而是相对的、动态的关系。新动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技术革新也会衰落成旧动能,旧动能也可以通过新技术嵌入而转换为“新动能”。要以发展的眼光审视新旧动能转换,在改造升级传统动能时要注意发掘其中所蕴藏的生命力,在培育发展新动能时也要及时根据技术前沿调整方向,保持新动能持续性。新旧动能转换,并不是一步到位实现从旧到新,而是有一个转换的过程。在此期间,新、旧两种动能会长期并存。因此,在开辟新产业、培育新动能时,应注重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避免出现新、旧两种动能续接不上,造成经济动荡。
以跨界融合推进“无中生有”与“有中生无”相互转化。新一轮技术革命最为显著特征表现为产业跨界融合,大量新技术不断突破原有产业边界,原有产业边界往往是创新的源发地和高发地。产业跨界融合绝非简单的产业形态融入,而是在融合过程中解构各自的产业功能,并重构出全新的产业功能,形成新业态,为产业发展赋予了新动能。即将到来的5G时代,将催生前端工业设备、传感器等的“万物互联”,势必将全面加速“互联网+”和“智能+”发展。“互联网+”和“智能+”的最主要特征是产业跨界融合。“互联网+”本质是通过信息化技术,促进各领域各产业融合,提高产业自动化和经营水平,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智能+”旨在将技术与产业,特别是与制造业相融合,激发传统产业发展新活力。为此,要以产业跨界融合为切入点,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的交叉相容,推进新经济的“智慧产业化”与传统经济“产业智慧化”的相互融合,夯实新旧动能转换的产业支撑。
以互动促进实现“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有机统一。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复杂性等特征,存在较大风险。实际上,新动能中的新兴产业增量部分和旧动能中的传统产业存量部分并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要坚持调存量与优增量并举,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培育新兴产业有机统一起来。在传统的增长方式潜力尚未完全耗尽之前,要谋划新的增长方式置换传统的增长方式。像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其最终出路不是简单地减少产量、关停企业,而是引导这些传统产业的生产要素向新供给产业转移,努力培育新动能,实现“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有机统一。培育发展新产品和新产业,要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相渗透、互为支撑、互动发展,形成完备的产业价值链条。推动相关产业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开发一批战略性产品,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动态均衡培育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及需求侧新体系。新经济发展更加依赖以知识为特征的技术、智力、大数据等新要素。培育新动能需要提高要素供给质量,形成结构合理供给新体系。要适应新动能加速成长的需要,不断破除阻碍新生产要素活力的羁绊,促进人才、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共享。要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创造条件支持高素质人才自由流动,加大创新人才和团队培养引进,支持海外优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瞄准国际前沿,支持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前瞻性基础研究,加强各种类型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同时,千万不要理解新动能只来源于新供给,如果只有新供给体系提升没有新需求体系配合,可能会出现新产能的过剩,新动能难以持续,新动能产生于新需求和新供给的动态均衡。挖掘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新需求,发展消费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导与刺激新动能发展。
以协同共进推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同频共振。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载体是新工业革命,关键是依靠技术与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为此,需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要抓住新工业革命的机遇,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实现创新由跟踪、并行向领跑转变。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始终明白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事情,同时也是体制、机制、市场、组织和管理层面的事情。我国之所以能够创造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不断推进协同创新,把创新贯穿于党和国家的各方面工作。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从发展理念和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加快建立适应新旧动能有序转换的制度体系,建立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要素配给机制,完善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确立新旧动能转换的现代规则。
(方大春 裴梦迪.《安徽日报》06版:思想周刊.2019年0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