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片新闻 
 学者观点 
 通知公告 
 媒体关注 

 

王先柱:着力打造省域核心增长极
2017-09-25 16:59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提出,在全省重点建设合肥都市圈,打造长三角区域增长新引擎和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以合肥为中心,打造合滁宁、合芜马、合淮、合六、合桐宜等产业发展轴,到2020年,把合肥率先培育成市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合肥作为省会城市,有责任有义务在带动并协调皖南皖北同步发展、打造创新型“三个强省”建设的大局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打造省域核心增长极的机遇和挑战

  重点建设合肥都市圈,全力打造省域核心增长极,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的客观要求,是构建长三角城市群战略支点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把合肥打造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不仅是合肥作为省会城市不断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而且是合肥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无论是比照省内和中部,还是放眼全国,合肥均具有成为省域核心增长极的先天优势与机遇。

  具体来看,作为省域核心增长极的合肥市不仅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也有诸多的时代机遇。包括:一个以合肥为中心,连通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福州、深圳(南昌)、成都(武汉)、西安(郑州)等方向,“一纵四横四联”的高铁网络正在形成。新桥国际机场、合肥南站、新合肥西站、合肥港等一批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衔接的综合交通客货运枢纽正在建成。2017年安徽省通过实施 “一圈一带三区”建设工程,扩容升级合肥经济圈,将增加芜湖、马鞍山市,完善都市圈协调推进机制。大力建设滨湖新区,力争到2020年,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达到9%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4%,成为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主引擎。

  作为省域核心增长极,合肥市也面临诸多挑战,最主要的挑战是如何实现与全省其他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依据增长极理论,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极化效应是主要的,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极化效应削弱,扩散效应加强。如果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大于回波效应,就会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共同发展。如果回波效应长期大于扩散效应,就会导致增长极地区越来越发达,周边地区越来越落后,形成地理空间上的二元经济。具体而言,增长极通过产生吸引力和向心力,使周围地区的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转移到核心地区,有可能会剥夺周围区域的发展机会,拉大核心区域与其周边地域的经济发展差距。

  打造省域核心增长极的战略选择

  如何避免两极分化,加快增长极扩散效应的实现,这是摆在所有中心大城市面前的难题。对于合肥而言,不仅要完成对皖中、皖北和皖南的回波效应和聚集作用,而且还要尽快地实现对各地区的扩散效应和带动作用。

  依据 《安徽城市发展研究报告(2016)》,在城市竞争力方面,合肥实力最为强劲,各项指标均位于全省前列。安徽城市经济竞争力较强的是皖中地区,皖北次之,皖南最后。在未来全省发展中,合肥一方面需要作为增长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另一方面还需要带动皖北、皖南的快速发展。

  为此,要寻找同步发挥省域增长极的波动效应与扩散效应的发展思路。从国内外成功的区域发展经验中可以发现,至少需要实现以下几方面的战略选择。一是在增长极与周边地区之间采取产业错位和产业配套的做法。通常,省域增长极将集中在科研教育和高新产业上,周边地区则集中发展零部件加工、原材料加工和新型农业上。二是周边地区的传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例如,传统的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都将转变为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三是实现增长极与周边地区资源的双向流动。作为增长极,不只是吸引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经济落后地区的储蓄转化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投资,同时为周边地区的新产品提供投融资。增长极不只是依据在就业机会、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个人多样化需求的满足程度、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吸引着落后的外围地区的各类专业人才和劳动者通过各种途径流入,同时一些专业性的人才和一些养老类、休闲类人口也从增长极流向周边地区。

  打造省域核心增长极的现实路径

  合肥要打造省域核心增长极,必须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为,合肥一方面要为自己所定位的优势产业来从全省集聚资源,另一方面要针对皖北、皖南不同的产业现状和未来定位进行资源扩散。产业的重构和资源的流动必然涉及对现有供给结构的调整和变革。通过对传统供给结构的调整,减少那些过剩的产业产能,同时吸引和聚集社会短缺的产品和服务。

  首先,大力吸引和培育企业家群体。在增长极地区通常存在着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群体和企业群体,创意与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合肥的增长极作用是由大量企业家来具体推动的,要让合肥市真正成为全省企业家的成长乐园。

  其次,采取措施激励高层次人才流入合肥。为此,要学习引进深圳、苏州等地高等教育办学经验,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在合肥经济圈开办研究生院或分校,为合肥都市圈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针对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及以上的人才在合肥就业、落户,要积极制定落实差别化的住房补贴、教育、医疗政策,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再次,为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发展集聚各类资源。合肥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投资,也需要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要顺应智能制造与制造业服务化趋势,大力发展科技服务、软件、互联网信息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只有具有相当规模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存量,通过不断投资扩大经济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率,才能形成规模经济,奠定增长极基础。

最后,不断提升政府服务的软环境。省域增长极要具有适宜经济与人才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便捷的交通、良好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还要具有政府高效率运作,恰当的经济政策,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以及人才引进与培养的软环境。(王先柱.《安徽日报》07版:新论苑.2017年09月25日)

关闭窗口